1937年10月23日,一一五師政委聶榮臻奉命率一一五師一部創(chuàng)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。11月7日,建立了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的第一個軍區(qū)--晉察冀軍區(qū)。 Published on:2020-12-30 11:30:05 Visited:1171
八路軍雕塑,玻璃鋼仿銅人物 (2)
八路軍雕塑,玻璃鋼仿銅人物 (7)
八路軍三大主力之一。1937年8月25日由紅一軍團、紅十五軍團及陜南紅七十四師合編而成,師長林彪,副師長聶榮臻,政訓處主任羅榮桓,副主任肖華,參謀長周昆。下轄三四三旅、三四四旅及師直獨立團、騎兵營、炮兵營、工兵營、輜重營、教導營,全師共15000人。 改編即日便開赴山西抗日前線,工兵、輜重營留守陜甘寧。9月25日,首戰(zhàn)平型關,殲敵1000余人。10月,聶榮臻改任師政委,羅榮桓政治部主任。同月,聶榮臻率獨立團等部2000余人留守五臺地區(qū),開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,師部率三四三旅南下開辟呂梁抗日根據地。1938年春,林彪受傷,陳光代理師長。1939年,一一五師進入山東地區(qū),1943年,一一五師與八路軍山東軍區(qū)合并,組成新的山東軍區(qū),羅榮桓任司令員兼政委,黎玉任副政委,肖華任政治部主任。8年抗戰(zhàn)中,該師共與日作戰(zhàn)3800次,殲滅日偽軍18.2萬余人。抗戰(zhàn)勝利后,一部分部隊調東北,另一部分編入新組建的新四軍兼山東軍區(qū)。
三四三旅:一一五師主力部隊之一,由紅一軍團改編而成,旅長陳光、副旅長周建屏,參謀長陳士榘,下轄六八五團、六八六團,由楊德志、李天佑分任團長。1937年8月22日,從陜西三原出發(fā),東進抗日,開赴山西抗日前線。1938年冬旅主力開赴山東,彭明治率六八五團抵微山湖地區(qū),改稱蘇魯豫支隊,該旅于1940年改稱教導第三旅兼魯西軍區(qū)。后并入冀魯豫軍區(qū)。
三四四旅:一一五師主力部隊之一,由紅十五軍團而成,旅長徐海東、副旅長黃克誠,參謀長盧紹武,下轄六八七團,六八八團。1937年8月22日,從陜西三原出發(fā),東進抗日,開赴山西抗日前線。1938年冬旅主力開赴山東,楊得志、崔田民率該旅旅直一部與當地武裝合并為冀魯豫支櫻,同年2月曾歸一二九師指揮,1940年2月隸屬于八路軍第二縱隊。南下以后又編入八路軍第四縱隊,皖南事變后編者按入新四軍第三師。